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4-12 08:33 点击次数:10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日之间近期的贸易紧张气氛,在持续了三天的相对平静后被骤然打破,日本方面宣布实行对华部分商品关税翻倍作措施。
消息刚传开,还没等市场完全消化,中方的新规就已经摆在了台面上,并且即刻生效。这场你来我往的交锋,显然进入了一个更快的节奏。
这步棋,日本预料到了吗?
中日关税战升级?你来我往
最近,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又紧张起来。先是中国宣布要对从日本进口的间苯二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没过几天,日本就宣布要对中国的石墨电极加征反倾销税。
这一来一回,看着是贸易上的事,但背后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地缘政治的影响?这事值得聊聊。
事情是这样的,3月22号,中国商务部发公告,决定对日本产的间苯二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再征五年。
这个决定不是突然来的,是经过长期调查后发现,要是不加税,日本公司很可能会继续用低价抢占市场,这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不是好事。
间苯二酚主要用在橡胶、医药这些行业,过去日本产品确实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这次出手,主要目的就是想维护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好自己的产业链。
中国这边刚宣布完三天后,日本那边就有了动作。3月25号,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要对从中国进口的石墨电极加征高达95.2%的反倾销税,先征四个月。
日方给出的理由也是中国企业存在低价倾销行为,损害了日本产业。这个时间点和幅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对中国措施的回应。
其实,近年来一些日本大企业,比如新日铁,一直在推动政府采取更强的贸易保护措施。
特别是像新日铁,之前在中国市场遇到挑战,想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也没成功,就更积极地要求日本政府限制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这反映出,部分日本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寻求政府保护,而不是直面市场竞争。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间点,就在中日贸易摩擦升级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刚把7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了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限制它们获取美国技术。
是贸易摩擦还是地缘棋局?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限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再联想到不久前中日外长才刚会面讨论要深化合作,日本紧接着就对中国产品加税,这很难不让人猜想,日本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受到了美国方面的影响或压力。
所以说,这次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仅是关税问题那么简单,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
日本自身面临经济活力不足、产业升级的压力,同时在安全上又深度依赖美国。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对日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毕竟,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占了总额的两成,贸易战打起来,日本自己也会受伤。
从中国的角度看,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安全。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自身的法律武器来维护权益。
比如,近日实施的《反外国制裁法》已然生效,就明确了对于外国实体以各种理由打压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中国有权采取反制措施。这为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针对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制裁,中国驻美大使馆也迅速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方这种打压行为,并释放出不怕打贸易战的信号。
其实,这次中日贸易摩擦不是孤立事件,它反映了当前国际贸易体系中越来越紧张的竞争态势。双方都想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但动机却不一样。
中、日未来的博弈
中国这边强调自己的反倾销措施是走了程序的,有充分的调查数据支撑,目的是维护市场公平。
而看日本那边,更多像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甚至有配合美国搞政治站队的意味,他们给出的调查结论是不是真的客观,也让人打个问号。
比如,有人就指出,中国钢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其实不高,比日本、韩国都低,对国际市场冲击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中国的石墨电极一下子加征那么高的关税,就显得理由不太充分了。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不单单是针对具体的贸易行为,也是在表明一种态度:维护现有的多边贸易体系。现在这个世界,经济都是连在一起的,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最后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
中国通过《反外国制裁法》这样的法律工具,也是在告诉外界,中国会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建立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环境。
短期内看,中日关系可能还会维持一种“有摩擦但又不至于彻底闹翻”的状态。日本在安全问题上受美国影响很深,不太可能完全放弃对中国的强硬姿态。
而中国这边,既要维护自己的主权和产业利益,恐怕也不想和日本在经济上彻底“脱钩”。当然,如果日本在台湾这类敏感问题上做得太过火,中国可能会采取更广泛的反制措施,影响到更多关键产业。
不过,就算竞争再激烈,中日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性。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些方面,双方还是有共同利益,可以坐下来谈谈合作。
长远来看,中日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很大程度上要看全球经济格局怎么变,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会不会调整。
如果中国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技术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减少对日本的技术依赖,那在贸易摩擦中自然会更有底气。反过来,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有所缓和,日本的对华政策也可能变得更实际一些。
可对日本来说,怎么处理好这种“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的局面,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光想着一方压倒另一方是行不通的,只有相互尊重,找到共同利益,中日关系才可能稳定下来。
笔者认为
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大环境下,中日两国如何管控好分歧,找到合作的切入点,不仅关系到各自的发展,也对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如何在竞争中共存,在挑战中寻找共同利益,是摆在中日面前的一道难题。